芳华|不要践踏别人的好


(一点点感受,未仔细校对,不好意思了)

 

自卫反击战开打前,《芳华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:

 

冯导自身的影响力和特质,能把作品的影响力和口碑抬高不少。

 

虽然情怀满满,但通篇看着挺青春的,好比是大叔特意去拍了部梦寐以求的青春片……这也说明,无论是哪个年代,什么样的民族或文化,又遭遇了哪些大议题,青春们都有很多共性,离不开个“人”字。

 

还有,黄轩的魅力不言而喻,秒杀他在猫里的他。


 

陈凯歌或冯小刚,成就之人总要多矫情一点的。只不过,相比之下,也许冯导更能让大部分人接受一点。

 

(赵立新,演啥像啥,但我就是不太喜欢听他在角色以外讲话。)

 

改一下电影里的话,矫情的人更能看出别人的矫情,比如我,哈哈哈……

 

我们一直以来有种错误的认识,好像那种看上去风度翩翩的人总带着风都吹不散的矫情味儿。

 

错了!

错在哪?

错在看的人,是看错了!

 

真君子,绝不矫情。比如,我自己把媒体的报道汇总后、却从未亲眼谋过面的陈道明老师。

 

当然,另一类人,无赖就是无赖,还用矫情!


 

自卫反击战结束后,《芳华》给我的第二印象是:

 

隐晦的一代,隐晦的感情和爱。

 

(我真不太确信“隐晦”这个词合适不合适……)

 

真善美,只要出现,就不会变。

 

时间流逝,可怕;但缺少了真善美,更可怕。

 

不如聚焦下最后一个镜头:二人坐在一起,唯美而无甜腻;仿佛气流涌动,却又如此平淡;微光闪烁,微笑飘扬,却渗透出一种“并没有刻意安排”的力量——重重地“怼”向了二人以外的全世界。


 

虽然是一段“闭塞”的年代(只能是听说),但我看到了美丽的画面,美丽的姑娘,甚至闻到了芬芳的气息,也仿佛“被就在眼前的刺扎到了手”……唯独文工团解散、战友分别的一餐,并没有拍出痛彻心扉、抱头痛哭——我想象中——更自然、真切的力度。

 

年轻演员们,也许是因为体会不深,全程犹如按照既定步点摆拍,“机械化”痕迹明显。

 

代沟,无疑是不同观众对《芳华》品鉴时的“变数”。

 

但美丽的事物,我们都应该能看到。

真善美,无论在哪个时代,都是会发光的。

看不到真善美,总是一种深刻的灾难。

 

导演可以用“四两拨千斤”来表达自己的满腹“无言”,那是因为真正看进这部电影的人都是故事或善于发现故事的人。

 

如此,就没有代沟了。

 

前提是,你看进去了!

 

(看不进去?没关系,也不代表“缺陷”。)

 

好人,总“难”看。因为看的人,总是爱用缺陷的眼光。

 

至少,这就是“每一个世界”的遗憾。

 

我觉得呀……人,之所以说不完美,不是说,欲望是人的缺陷;而是,我们不应该践踏别人的好,乃至包括一切美好的东西。

 

践踏,也不意味着非要踩塌一栋楼那样的力度,也许就是个细节,就是件小事儿……

 

唉,又是小,事儿啊……

 

不要为践踏找借口,否则小事儿就是“千古恨”。

 

非要说,什么是好的,什么又是坏的……也许,就是以上几个简单却深刻的“标准”。


 

“加演”一曲:

 

至于为什么把原著的何小曼改成何小萍了,估计与之对应的用意有很多,“解意”也有很多……其中……我不好意思地想到了“填充物”事件……冯导,你有多“淘气”,(看我嘴型…)我就有多天(wei)真(suo)!



 @脑胀 

WX:iSee电影 iseedianying

 
评论
热度(17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脑胀|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