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仔细对比了花花和原唱两个版本的《山海》,谈谈自己的体会。

 

当然,要先说原唱。就像嘉宾老师评价的那样,这支叫草东没有派对的台湾乐队,的确能听出他们很有态度。这首《山海》收录于专辑《丑奴儿》,虽然是新歌,但好像发行以来也有一段挺长的时间了。只不过,毋庸置疑,在更广泛的区域里,花花的名气更大。现在花花翻唱了这首“积怨”满满的歌,我想,只要原作者没啥意见,花花也在充分尊重与喜爱的态度上进行了适度改编,这也不是件坏事儿。以音乐出发,回归音乐,听者之幸,或许也就是音乐人最大的成就了。

 

说到“积怨”,按我的理解,这首歌本来更倾向于一种“内敛”的表达。虽然在歌曲里,主唱并不缺失爆发的时刻,但他把更多的心情也好、阴郁也罢,都压在了一份看似平静的气场之中,用“沉”痛扣动扳机,用“遗憾”凝聚力量。当然,这只是我的一种理解——由“内力”而带来了更浓的“小众”色彩。

 

那么花花呢,他本身的风格就比较“张扬”,哪怕是表达一种悲伤的情绪。那么“张扬”的调性,就一定等于更嗨、更狂、更“轻浮”吗?绝不可以这样理解!表达不满或不屑,我们可以喊出来,亦可以讲出来,还可以憋着,以愁容示人……而喊、讲、憋里,又可以再细化到用不同的情绪、技巧……等等一些用来形容喊、讲、憋的方式去演绎这一过程,使得每一部作品在表达相同主题的情况下,都可以独一无二。好比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,但总会存在相似的组合;即便相似,也不会影响两个独立生命体各自绽放其自身的基因魅力。

 

于是说,花花和原唱,这两个版本即存在,便是合理的。谁也不可能取代谁、覆盖谁、排斥谁!你只能选择,要么偏爱一方,要么两个一起欣赏。我更青睐后者这种做法,而且是把两个版本分别“用”在最能体现他们魅力或底蕴的地方。

 

原作显小众、神秘,而翻唱更流行、更外在。看似一首歌,却有了两个各自鲜明而独特的味道,继而引发我们更“幽怨”的联想……

 

“流行”版,更动听;而小众版,当你在一个特定的时刻,恰巧又听到它的描绘与倾诉,或许反而倍感“共鸣”啊!你听,音乐让我们适度“矫情”,没有什么不好。

 

最后,不是为谁恭维或恭维谁,能把“隐藏的思绪”改成这么“流畅的动人”,我真的非常认可花花和协助他的老师们的能力。才气冲天,你得先有才啊!

 

最后的最后,当然不能忘记草东没有派对——看似平叙的歌词,却演绎出了无限的空间感……


 @脑胀 


WX:iSee电影 iseedianying

 
评论
热度(11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脑胀|Powered by LOFTER